八分鐘,很短,八分鐘,又很長。下面武漢博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小編帶你走進平昌冬奧會的“北京八分鐘”。
2月25日晚平昌冬奧會的閉幕式上,看完“北京八分鐘”的節目后,你一定會有種五味雜陳的興奮之情。
沒有紅燈籠、琵琶這些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傳統物件的鋪陳,熟悉的京劇悠揚旋律也沒有聽見,那一幀幀畫面,就像飛馳而去的高鐵速度,帶著我們領略著現在的中國。
那些新科技、新文化、新成就,讓我們不禁激情澎湃。
伴隨著這種自信,屬于我們的“北京時間”也正式開啟了。
早早籌備的“北京八分鐘”
2017年3月,“北京八分鐘”聯合工作組成立,也正式拉開了“北京八分鐘”的序幕。
10月前后,北京冬奧組委和張藝謀團隊就來到北京體育大學,精心挑選了80位男生作為學生演員。他們承擔的是平昌奧運會“北京八分鐘”的表演重任。
和以往選拔條件略顯不同的是,這次的選拔條件很簡單——身高1米75以上,身體勻稱,身體素質好,有運動能力。
早在北京合練時,為了盡可能貼近實戰,昌平排練的場地全部按照1:1模擬平昌冬奧會的實際場地布置。而考慮到當地的低溫和大風,相關設備在國內均經過抗風抗凍測試,可以在每秒8米的風速和零下25攝氏度的天氣條件下正常運轉。
整個團隊還需要把設備早早運往韓國進行調試——一個月前,這些設備就已經在天津港、青島港裝箱,送往釜山港。
由于設備的科技含量較高,部件精密,所以在海運和陸運的過程中,設備都經過了特殊的包裝。
“我們所有的設備都要自己帶過去,連一個螺絲釘都要自己帶?!?/span>
和雅典“北京八分鐘”有何不同?
對總導演張藝謀來說,“北京八分鐘”的經歷,他早在2004年的雅典就已經品味過一遍了。他甚至會調侃,說自己是全世界唯一兩次執導過“八分鐘”的導演。
十四年前,在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希臘,京劇、紅燈籠、茉莉花……一眾有著中國傳統寓意的物事一件件出現,中國長達五千年的傳統文化,在那短促的八分鐘中,完成了奧運會上的第一次亮相。
“那是我們第一次亮相,想要的東西很多,想表達的內容也很多,較后做成了一個拼盤,效果并不理想?!痹趶埶囍\看來,那一次的效果并不算好。
而這一次,他想做些改變。
張藝謀給自己定下了目標——他希望“北京八分鐘”可以更純粹回到具體的節目上——
“要潛移默化地傳遞中國文化,而不是變成一個宣傳片或櫥窗?!?/span>
于是,他摒棄了以前較愛的“人海戰術”,用更為精簡的演員陣容,搭配中國較先進的高科技和人工智能,給世界展現出另一個不同的“北京八分鐘”。
沙曉嵐表示,想在8分鐘內把中國燦爛的歷史文明都說清楚,其實不太容易。
“這次路線完全不同,從開始創意時就不再講5000年文明,而是用現代科技手段,用藝術的手法,來表達中國人民歡迎全世界朋友相聚北京這個主題?!?/span>
表演需要的LED屏幕、遙控設備、演員身穿的可自行加熱的石墨烯材料的演出服……這些“新東西”都體現了中國技術。
以這次新技術中較為突出的可移動裝置平臺為例,這種之前主要用于工業上,包括汽車生產線和物流的設備,將會被使用在文藝演出中,這也是全世界的首例。
“在這八分鐘里,你能看到國家新的發展。而其中第一個任務就是要表達出全國人民歡迎2022年冬奧會,歡迎到我們家來做客的真實情感?!?/span>
于是,在張藝謀導演的這次“北京八分鐘”中,有個特殊的“驚喜”——國人的微信頭像將有機會出現在這個環節中。
“通過互聯網與中國人有一個互動,大家可以通過一定方式參與表演,參與其中的一些人的圖片和頭像將出現在平昌。大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到平昌,表示2022北京見?!?/span>
據新華社報道,北京冬奧組委在春節期間就推出了這個“冬奧有我”的互動,凡在閉幕式開始前參與活動,參與者都將有機會感受這樣的驚喜。
截至2月25日中午,參與邀請函和語音互動的人數,已經超過八千萬人。
對于現今的文化自信,甚至在節目編排中可以窺見。
張藝謀說,本次八分鐘去除掉以往的“拼盤”,只有一個節目,首尾呼應,更純粹。